葱意盎然

良知出走,逻辑辞世

【双书记衍生|程李|董蔡】《长生门》(1,重生,民国)

【送给 @乔家大院少一人  @丸子 ~话不多说,开始吧!【儿砸我保证虐到你!

【本文设定,老董前世是大帅,师座前世是李爹爹。。但是最初谁都不记得以前,大帅死的时候,李爹爹还活着,因此上辈子李爹爹年纪稍长,这辈子师座年纪稍幼,年龄差12岁左右

【记忆复苏是一个慢慢慢慢的过程,这个过程大概是很辛苦的



『一』

七月十六那天清早,董建昌一觉睡醒,睁开眼睛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是在棺材铺里睡了一夜。他们建国第一师的参谋长派人在城南找了他一个晚上,人没找着,倒是找到了一条消息:广西督军张万林死在了中越边境。在街上四处乱窜、没头苍蝇似的找董建昌的小兵看见他们长官伸着懒腰走出棺材铺,赶紧跑过去递电报。董建昌还没有完全睡醒,他皱着眉头眯缝着双眼,抬头看了看天,又看了看那个半大的孩子,这才接过电报,心不在焉地读了一遍。

小兵茫然地瞅着董建昌脸上渐渐有了精神,边读电报边乐。

“长官,上头写的啥?”他踮着脚尖,探着脖子往里瞧。董建昌却把手里的电报一收,卷成一个小筒,敲在他脑袋上,小兵嘻皮笑脸地揉了揉后脑勺:“肯定是好事——是不是北边有消息啦?”董建昌看也不看他,背着手往师部的方向走。那个小兵赶紧跟上去,“咱们什么时候开拔——长官,长官——”

 

董建昌举着那封电报挥挥手:“猜的不对,再猜!”

 

其实张万林嗝屁,他为什么这么高兴?张万林是广西发家,却借讨伐逆贼的名义盘踞在广州。早先广州城里有个叫程士高的上海人做督军,他还在广州的那会儿,伙同商会与英国人一起把张万林赶回了广西老家。然而程士高后来出了意外,他一死,张万林就又回来了——着实在广州称王称霸了好一阵,搅得满城风雨,鸡飞狗跳,不得安生。

说起来,整整三十年。

从程士高死,再到今天,整整三十年。这三十年的时间里朝廷没了,袁大总统也没了,跟着历史风浪归于沉寂的还有曾经兴盛一时的十三行商会。民国初年那会儿,一场大火烧了十三行整整两条街——民众被压抑多年的积怨,终于在那一把火中达到了鼎沸的程度。大概谁都没有想到,先前一波三折的“革命”,居然就在那一场几近毁灭性的暴乱中,一下子成功。

 

烧大火的那一日董建昌还不到十岁,他对那场事件早已经印象模糊,只记得隐约似乎是见过商会会长的:一个高高瘦瘦还留着辫子的中年人,穿着一身黑暗颜色的长袍和外衫,站在楼上一角。他拄着一根手杖面无表情地注视着楼下的大火与群情激愤的民众。张万林站在他背后,凑在近处问他:“你当一把火烧了十三行,我就拿你没办法了吗?以前程士高在,他吃你这一套——我不是他,我可不吃!”

那位商会会长面无表情的脸上这时候突然露出了微笑,他拢着袖口转过身,笑容温顺而且和煦,他拍一拍手,好像一个爱干净的人无法忍受半点灰尘那样:“张将军,”他至死都不肯改口管张万林叫督军大帅,而只称呼他张将军,“不用等这火烧完——你送我上路吧。”

那个时候的董建昌还太小,不懂什么叫新仇旧怨,什么叫玉石俱焚,他只觉得那位会长说出这句话时,显得无所畏惧,还有种隐约的光明磊落,实在是好看极了。他想等他有一天也能将生死置之度外,像那位会长一样不畏惧任何威胁,那该有多威风——只可惜董建昌没有见到,直至他去外地读陆军小学,他都没有再见过那位广州商会的会长。

 

等他学成归来再回到广州,广州早就变得面目全非。他听说那位会长在那一天并没给张万林杀死,而是之后又病了段时间,终于没能熬过寒冬。董建昌后来旁敲侧击的打听过,别人告诉他说那位广州商会的会长早早把家里人安排去了香港,所以临死前身边连个下人都没有,谁也不知道他埋在了什么地方——那样一个富有英雄气概的儒雅商人不该遭此对待,绝对不该。董建昌的建国第一师打回广州,收编张万林残部的时候,他特意留下了曾经的广东巡抚衙门——也就是程士高曾住过的大帅府——里面封着一间小小的密室,张万林在广州作威作福的那段时日,说不上是什么原因,始终不敢踏进这座总督衙门。

有人说是商会的会长从张万林手上把它给保存了下来。

如今那位会长也不在了,董建昌把它充了公。

清点的时候,他派人撬开密室的锁头,里面干干净净排放着两个牌位:一个是李重光——据说那是商会会长的儿子;另一个则空无一字,也没有涂漆,像是人一刀一刀刻出来的。

不知道是谁刻的,也不知道是刻给谁的。

 

张万林带着几千人逃回广西,左避右闪,终于死在了中越边境线一带。董建昌不在乎有没有人给他收尸,更不在乎他死的到底有多惨。被收编的桂系残军,几经辗转再被重新编入新的番号,改头换面之后也再次壮大起来。

不知道那位商会会长,或者程士高还活着的话,会对此作何感想。

 

 

董建昌回到师部,发现粤军参谋长果然早早等在门口。

“楚材来了,”他看见董建昌出现,两步迎上去,压低了声音朝屋内撇头,“还是为了办军官学校的事情。老董,你可要有个准备啊。”

董建昌今天心情不错,他越过自己的参谋长向屋内探头,看见楚材戴着一副金丝细框的眼镜正襟危坐——这两天楚材几乎成了董建昌师部的常客,隔三差五的就过来晃悠,不为别的,专为做陆军学校筹备委员会的说客。

 

办学校是件好事。董建昌自己在北方读书,他的建国第一师师内军官也大都出身保定军官学校。他们这群人眼界宽广思维活络,比起昔日的张万林不知道强了多少倍,所以当楚材第一次提出这个设想的时候,董建昌就表示自己绝对支持。然而办学校要钱,整个筹备委员会东奔西走忙了大半年却都筹集不出一个零头。

于是楚材又来找他。

他的参谋长李义兴以前是个打算盘的会计,他一听说楚材要钱,马上拉下一张脸,拽着董建昌咬起了耳朵,“我不是小心眼儿,可是老董,咱们十几万人的队伍也要吃饭啊——你看看那底下,哪个不是张着嘴嗷嗷叫唤?你把咱们吃饭的钱拿去给他办学校,将来学校办起来了,可咱们吃什么?你不为你自己想,难道也不为这些跟着你出生入死的兄弟们想想嘛?”

董建昌心思沉稳,参谋长这么一提醒,他就没有立刻答应楚材。

 

粤军的确有钱,这个不假。自从英国人撤出,广州商会一倒,海关关税银子就全都进了他们的腰包。这样说起来还有点儿收编的意思:董建昌不仅收编了张万林的残军旧部,连同商会尾大不掉的烂摊子也一并收拾了。其实楚材找他的这些天,董建昌就已经有所考量。如果学校真办起来,他出了钱出了力,难道楚材就不会感激他吗?如果他再借一块地方给楚材作为校址,那将来学校教出的学生,就不能为他自己所用吗?

为着这份考量,董建昌有了一个计划,他伸手拍了拍李义兴的肩膀,笑着说:“我有分寸,你放心。”

李义兴哪敢放心。他跟在董建昌身后跟进了师部,楚材坐在左侧沙发上,董建昌坐在他对面,李义兴心里着急,不肯落座,而是站在董建昌背后。董建昌上上下下打量他一眼,“义兴,你杵在我背后,看得我心里发毛。还是坐吧——你不坐,咱们三说话谁都别扭。”

楚材有求于人,也顺着董建昌的话谦让了两句;紧跟着,他话锋一转,“老董,学校的事,你考虑的如何?”

他直奔主题,完全没有拐弯抹角的意思。李参谋长在旁边哼了哼,董建昌却不看李义兴,而是盯住楚材的眼睛仔细打量片刻。一时间屋子里没有人再开口,有种让人捉摸不透的沉默压抑弥漫在每个人心头。李义兴生怕董建昌答应,因而一直提心吊胆。谁知怕什么就来什么,董建昌端起水杯喝了一口,不紧不慢地敲着桌沿,问楚材:“钱我来出,人也我来找。但是容我问一句,你们蒋先生准备出什么?”

“思想,”楚材看向他们二人,“孙先生器重蒋先生,而你们两位又尊敬孙先生。老董,要我说,中国军队之未来,非蒋先生不能成功——我们初次会谈的时候,老董你对这点说法是同意的。”

董建昌点点头,从座位上站起身,沉默地在屋里走了半圈,楚材与李参谋长的目光始终围绕着他。最终,董建昌转身,他一扫刚才小心试探的低沉,忽而变得欢快起来,他朝楚材一抬下巴:“你们的校址选在了什么地方?”

“这个还没确定。”楚材老实回答,事实上筹备委员会没钱,压根儿就找不到一块像样的地方创办学校。

 

“要么这样,”董建昌叼着烟斗,“我再给你们的学校选一个校址——就建在以前的广东巡抚衙门,如何?”


【双书记衍生|程李|董蔡】《长生门》(2,重生,民国)

评论(14)

热度(61)

  1.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